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序二 过来人,为年轻人寻找明天——李志文

    
    

2007年4月的一天晚上,有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到我在清华的办公室见我。这其中有两个是我在清华的学生,另外一个来自北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过来人”的团队——一个斗志昂扬、壮志满怀的团队。在那天晚上,他们与我分享了他们创业的理想——做全中国大学生的过来人。
    他们想要做的事业勾起了我对中国教育的很多思考。我曾经在芝加哥大学、沃顿商学院、杜兰大学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海外从教几十年的经验中,也十分熟悉哈佛、斯坦福等学校是如何培养一个年轻人的: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精英教育、大学自治、教授治教、学术自由是高等学府所信仰与秉承的教育精神;而案例、实验、模拟等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则是他们最青睐的教学方式。比如,哈佛大学一直崇尚精英式的教育理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可以说,哈佛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局限于学习上,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哈佛是在做一项教育实验,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使他们更人文地去了解对方;用最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向自己所适合和擅长的方向发展。这些精神与做法,对所有年轻人一生有用,只是一般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源与经验这么做。
    我于1982年接受国务院副总理兼中科院院长方毅先生的邀请回到中国,受托促进中国经济与商学教育的体制建设。二十年来,我辗转于太平洋两岸及台湾海峡两岸,帮助中国发展管理教育。我1992年先在台湾办了EMBA班,在台湾办的目的是搭一个舞台以便将来在中国大陆办。1997年开始在上海办EMBA班,产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所做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我最初的梦想,那便是实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转变为精英教育,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生理想。我做这些事情,几乎是带着宗教的狂热来做的,我知道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我起码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影响了一批朋友跟学生做义工,而没有这些义工,杜兰大学的亚洲EMBA班是不可能办成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朝气蓬勃,百废待兴。现在的青年一代,正是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而帮助青年人步入职场的成长教育,正是年轻人成材中最关键的教育环节之一。在目前,连北大、清华、浙大为学生提供这个重要服务的经验与资源都还不够,而在“过来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填补这个年轻人成长教育的极大空白的潜质。
    在帮助“过来人”创业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之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对于中国的教育和“过来人”所承担的使命,我们两个人有着惊人相似的理解与看法,完全可以说是一见投缘,相见恨晚。我们两个在体制内系统性教育及体制外辅助性教育,有极好的衍生性互补。“过来人”是我们两个为中国大学生打造终身成长平台的重要架构。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过来人”团队与企业的成长让我十分欣慰。但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可以看到千千万万的在校学生,通过“过来人”的帮助与培训指导,找到了好工作,找到了人生方向。在所有生灵中,人类有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心智的持续成长,“过来人”就是帮助大家在进了大学以后,持续地进行心智成长。我们以系统性的思维,整合全世界的资源,累积所有过来人的经验,帮助大家走好这一生。
    这本书可以说是“过来人”的精神与大量成功经验的升华。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那些仍然在求职道路上苦苦摸索,还没有机会听到过来人经验的学子提供一盏指路明灯。让“过来人”带着中国这一代的最有希望,也最彷徨茫然的年轻人寻找美好的明天。
    

李志文 
    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商学院研究院院长
    

过来人 序

话题:



0

推荐

李志文

李志文

47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世界知名管理学者。美国杜兰大学寇翰讲座教授,担任商学院副院长长达十五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一批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第一位光彪讲座教授,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参与沃顿商学院的学术改革,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教授及创始校董。同时也是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第一位特聘讲座教授,东海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的高级顾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