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学术的制度病
没想到Z找到我八年前的演讲稿(管理员按:即《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由Z博士转发给浙大全体校领导,此文为李教授的回复及评论)。
我在2002年提到的腐化及逆向选择现象,在2010年的中国还是到处都是,浙大也不例外,起码在我熟知的浙大经济管理领域是如此。大家环顾左右一下,就发现,现在浙大经管领域的博士生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当初进不了浙大本科的学生,来浙大换个身份,另外一类就是在职博士。优秀本科毕业生根本不念浙大博士。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浙大管院每次开全院大会的头等议题就是算文章篇数,而文章数多的,可能是最狠的,学术品德最坏的,官当得最大,也最会当官的。我们也知道有些浙大老师,不论用什么标准算,也不能算是学者。这个问题比较不严重的是清华、北大,这两家学校多少解决了逆向选择问题。
我在浙大还有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我的学生W,他是清华过去二十年所有经管博士生中念书最多的人。北京图书馆的重要经管书籍他都有影印本,而且扎扎实实的念了。他念的书,不见得超过我,一定超过当年拿到博士的我(我是用了七年,天天泡在图书馆12个小时以上)。他在清华博士班也念了七年,毕业后,与我用了四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专著(前后11年的功夫),居然博士后不能出站,经院金融系不能任命他为讲师,他留在我的院里挨饿,偶尔还忍不住掉眼泪。
如果用这本书来考现在经院、管院的所有教师,我有把握,不超过五个人能及格(一、两位年轻讲师及一个可能永远升不上教授的L)。我愿意打赌,给所有教授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让我出题考试,试卷运到香港,请香港三家大学(科大、港大、中大)教授评分。
浙大这个管奴才的教师考核制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失败的具体表现。
这个故事的心酸与无奈是,W是少数清华学生相信我2002的演讲的。 他的下场是,他的学弟已经在一个大学当了管理学院的院长,他这个真正的念书人,在浙大,连个小小的讲师也都混不上。他所崇拜的“世界著名学者”把他带来浙大,天天与他一样的束手无策。书生无用,我中华古有名言,果其然哉。
我在这里只是陈述事实,不想为W翻案。如果这一篇文章,迫使浙大将W事件以特案处理,这就是没有制度,没有制度比恶劣制度的社会成本更大。制度问题要从制度入手。
李志文
© 春风秋雨 | 李志文的学者人生 | 查看原文 |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