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2013春公开演讲,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园
两周前,浙江大学校友会的理事会组织了一个极小型的座谈会,请我主讲儿女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出国的问题。
2013年高考在即, 912万考生和家庭已经进入紧张状态。他们有的开始吃不香,或睡不了觉。目的,就是进入985, 211, 省重点大学。
1977年刚开始恢复高考时,是一个翻天覆地的飞跃。那年,有570万人参加高考,而录取率只有4.8%。2008年,中国报考大学的人数达到顶峰。当年1050万考生,录取率为57%。可是,2008年以后,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急剧下降。2009年只有1020万,2010年为957万,2011年为933万,2012为915万。今年,继续下降到912万。
然而,在报考人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实际招生人数却不降反升。例如,2008年招收人数为599万,2009年为629万,2010年为657万,2011年为675万,2012年为685万。高考的录取率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57%, 上升到2012年的75%。可以说,只要能够进入考场的学生,只要能够拿起笔写字的学生,几乎就能进入大学。
这种靠提高录取率来增加大学生人数的做法,跟打鸡血没有两样。大学的资源不断的往清华,北大,985,211大学倾斜。其它大学的投入,几乎就是全部靠套取学生的学费。
大学扩招,为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找到送子女上大学的途径。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就业压力山大,没有进大学,找到像样的工作概率为零。
所以,进大学成为找好工作的独木桥。这是千千万万家长的心病,他们宁可砸锅卖铁,省吃减用,也要送孩子上大学。
社会抓住家长和学生的致命弱点,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学生和家长下套。孩子不上好的幼儿园,母亲没有做胎教,孩子上好中学,好大学,几乎就不可能。
可是,到了大学,教学质量如何?
我不说,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多少所大学,真正的为了学生的质量着想?政治思想工作,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都成了有名无实的怪物。集体的活动少了,体育和德育的教育少了,许多学生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另外,大学前的教育,就是背书,死记硬背,目的就是一个:高考。至于其它的综合能力培养,实在是不敢苟同。
到了读研究生,做论文的创新思想非常短缺,往往考试没有问题,可是,遇到创造和创新的工作,就远不如外国学生。
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对许多家长,是很大的开支。如果读完大学,又找不到工作,一个家庭,很容易陷入贫困而无法自拔。大学生就业难,有诸多因素。
首先,大学扩招,不仅大学生到处都是,而且,大学生的平均质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次,中国社会是一个分裂的社会。做公务员,进垄断国企,都是大家拼命想进入的单位和职业。因为其它的单位和职业,尤其是私有的中小企业的工作待遇,实在比国有垄断企业和公务员差别太多。
再次,中国开始进入拼爹的时代。有个好爹,成绩再差,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还可以迅速的升官发财。没有好爹,除非成绩真的忒好,否则,没门。
上述的因素引起许多人,大学毕业,就是等于失业。说实在的,许多学生和家长,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才开始后悔:当初还不如不上大学。为何?
因为失业,意味着学费赚不回来,意味着4年的时间被赔了进去。更有甚至,一旦大学毕业,就把自己当成知识分子,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很难接受干‘蓝领’的工作。所以说,大学生的收入,可能没有农民工高,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失业的大学生,被社会,被自己逼迫得高不成,低不就。
为了解决大学毕业就失业的困境,国家必须认真考虑下面几点。
首先,不要无休止的提高录取率。把提高录取率的能量,放在提高老师和大学的教育水平上来。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培养技术工人的能力和数量。
再次,大力发展和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的发展,改善它们的竞争空间和利润水平,不断提高私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和工作环境。不断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别,尤其是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差别。
上面三点,一方面是提高大学生质量,另方面是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面和选择职业的空间和途径,同时,也是减少社会矛盾和收入差别的重要措施。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