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的卡尔森《像间谍一样思考》,就是动物之间没有怜悯之心的杀戮,构成人类的黑暗面。
博雅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以客观精细的分析了解这个世界。
——读卡尔森《像间谍一样思考》一书有感
本书的作者卡尔森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曾经为星巴克、百特国际以及泰克公司工作,之后加入美国中情局担任特工,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搜索团队的一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工作,从前线战区的防空洞到欧洲企业举办的各种鸡尾酒舞会都有她的身影。后来,她又回到了企业,发现从中情局获得的技能能够为企业的工作提供很多帮助,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出笼。
一、间谍的思考方式
做间谍,收集信息情报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为所服务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其工作的重点。与之相对应的间谍的思考方式,就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明确自己的任务,知道要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关键信息。
一切后续的行动,就取决于我们对关键信息的确定和认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关键信息的获得而展开的。
第二,研究获取信息的渠道,拟定获取信息的方法。
这是最为核心的一步。作者告诉我们,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有步骤的:首先是选定目标对象。知道在与该任务相关的群体中,什么样的人会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并将其作为目标对象重点突破。比如说有一群恐怖分子,准备发动一起恐怖袭击,但他们住在一幢楼里,整体都不露面,也不使用通讯工具,直接对他们进行监控根本得不到信息。除了这个群体成员之外,还有什么人会较多地了解这个恐怖组织的信息呢?情报部分对可能与之相关的人员进行了分析,发现房东是和这批恐怖分子接触最密切的人。在对房东进行了接触之后,很多事情都明白了。其次是策略诱导。作为一个间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你不能让别人非常清晰地了解你的意图,要让对方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把你所需要的信息提供出来。比方说,你如果想了解对方的职业规划,可以采取“先舍后得”方法,先向对方介绍自己的职业规划,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慢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再比如说,在和对方沟通之前,进行认真的准备和设计,预先策划好话题,从较轻松的话题,一步一步地转化到较敏感的话题上来。不动声色的获取信息,是策略诱导非常重要的技巧。再次,验证事实。获得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之后,不要急着相信,要通过多个渠道去加以验证,来辨别该信息的真伪,不要让假信息把自己引到错误的方向上。
第三,通过从各个渠道中获得的信息碎片,把它拼装成完整的图景。
一项重要的任务,往往每个渠道所知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是不完整的,既需要努力扩展信息源,多角度、多侧面地获取信息,更需要在掌握了一定量的信息碎片的基础上,将其还原、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景,供决策者使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很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全息图像,要求间谍能够利用少量的信息,还原事物的整体模样。
二、收集信息的技巧
如前所述,间谍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尽可能完备地收集重要信息,让自己拥有先发优势。当然,收集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比如说,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的技巧。很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都掌握在陌生人的手里,需要有一套和陌生人建立联系的技巧。在间谍领域,该技巧有个专门的术语,叫“放钩子”。比如说你想获取某人掌握的重要机密,得知他的儿子正在为上大学的事情而发愁,于是就可以做如下工作:1)寻找初次见面的理由:自称是一个留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成功和目标人约见;2)寻找建立联系的理由:称可以为对方的孩子提供奖学金,成功要到联络方式;3)寻找持续见面的理由:称奖学金申领需要很多后续手续,由此一步步加强联系。该技巧的关键在于:你必须找准对方的兴趣点,让他觉得你有价值。事先还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
比如说,对信息进行判断的技巧。很多时候,间谍没有充足的时间,不可能从多个渠道来比对所获取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需要凭借自身对信息的判断,即可做出决断。这种情况下,最需要接受考验的,就是自己对信息快速的甄别和判断能力。作者告诉我们,这样的判断力是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加以提升的。最常见的训练方法称之为“预判法”,举个例子来说,单位里新进了一个成员,你就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来给他“画像”或者出具一份简历,将他来自哪里、教育情况、职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大致罗列出来。在后续的交往中,你会对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知道自己给他画的像,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这些线索,哪些是引起自己刻板印象、引起偏见的因素,会让自己在紧急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偏见而忽略了这些因素,导致判断的误差。通过这样的不断训练,找到自己平时的思维偏见,在未来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对信息做出判断的时候,就能够减少犯错的机会。
比如说,建立自己的“线人”网络的技巧。对间谍来说,线人是指专门提供情报的卧底和污点证人。生活中,线人的范围就宽多了,可以是任何自愿向你提供信息的人。线人数量越多,我们获得的信息就越全面,越能够先发制人。那么,该如何寻找这些线人呢?作者告诉我们,越是不起眼的一线基层人物,越合适当线人,比如前台人员、门卫、助理……他们的接触面更广,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当有事发生时,他们是能第一时间告诉你真相的人。当然,你要真诚地和他们建立信任,必须对他们慷慨,让他们认为你是靠谱的。只有值得信赖,才能获得长期的合作。
三、信息时代的安全风险
在过去,一说起间谍,人们想到的就是那些在军事和政权领域从事某项特殊活动的人,现在看来,间谍的活动范围要宽广很多,商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尖端研究成果和绝密的资料,信息安全成了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每一个机构和企业,现在都面临着发展中的信息困境:一方面,需要将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的范围内交流和互动,信息越是透明,越有利于组织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知道信息的人越多,要保证信息不被泄露的难度越大。信息透明和信息保密两者之间要想实现动态的平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常常以为,对电脑进行定期的体检,并增强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设置,就等于是给信息增添了保护墙,但事实上,任何一个获取钥匙或密码的人仍可获取信息,在这方面简直是防不胜防。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和流失,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你需要假想组织内部已经潜伏了间谍分子,并为此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确保自己的人脉真正的广泛。不要把自己的信息源固定为和自己同一级别的人。招聘一个情报人员的时候,一位来自富裕家庭的高级外交官,远不如一个在收发室工作十年没晋升、还要养一家老小的邮务员更合适,他们都能接触敏感的文字资料。同样的,商业间谍活动也常从基层开始打探。因此,你需要与单位各个阶层的职员保持接触,树立一个广开言路的形象,大家有什么“异动”情况都会乐于与你分享。
二是培养自己对“数据”的敏感。你需要知道你单位的前员工去了哪里、新员工来自哪里、谁在挖走自己的客户、对手多长时间能追上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告诉你,是否有人正在挖墙脚或者从事间谍活动,虽然这些数据很有价值,但是从收集过程的耗时和偏差来考虑,你更需要培养自己对威胁趋势的敏感。
三是倾听你的诋毁者。在情报界,越是重要的情报,潜在的危险性就越大,收集者的荣誉也就越大,一份事关恐怖分子网络计划或者军情的情报价值,远胜过一个友邦国家的政治内幕消息。间谍比较重视反对者的信息,它能让我们提前知道危险之所在,并做好应对的准备。相比之下,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因为反对者的信息不能给收集信息者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所以经常不会被大家所关注。
四是要知道哪些职员离职时心怀不满。在职员即将离职时,应该委派一位较高层的团队管理人员与其进行离职面谈。中情局对那些离职时不欢而散的官员非常警惕,因为让一位多年来接触过绝密信息的官员心怀不满地离职,确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企事业单位也应该避免让雇员心怀不满地离开。
用间谍般的思维,来迎接信息世界的挑战,这个话题本身就很有意思。
《像间谍一样思考》 [美]J.C.卡尔森/著 程波 高昂/译 中信出版社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