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文导言
1949年蒋介石政府搬到台湾,国共战争可以看成农民起义,也可以说成土匪进京,逼着无能皇帝逃难。这类事件在中国漫长历史中一再发生。历史上每当农民起义,改朝换代,一代念书人都会成了难民。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只有两个从来不被史家大书特书的功能:一是侍候皇帝,把国家管理得不出乱子,自己捞个世代书香、升官发财;另外是教管士绅子弟,让他们升官发财。一下子天下大乱,念书人全家就乱了方寸。书生的知识能成为社会重要生产力是20世纪后半叶的事了,而且主要发生在美国与西欧。
1949年开始,陆续的到了1960年,台大的老师主要是大陆几个名校如北大、清华、浙大、南开、交大、中央的教授与毕业生。大难不死、背井离乡,在六十年代我念台大的时候的老师,个个意兴阑珊、得过且过。但是整个世界,尤其是美国西欧,在快速迈入商业社会,知识变成第一生产力。欧美知识爆发的时候,这些幸运逃到台湾的念书人,惊魂扑定,前途茫茫,好好念书教书的没有几个。我最敬佩的是邢慕寰老师,写过文章纪念他。当时觉得极有学问风骨的另外一个老师就是杨树人教授。
人在逆境的时候,是上天给他机会证明自己本质的时候。我念台大的期间的几个让人怀念的老师,都是真正的学者,值得进入历史的中华文人。由于1960年,老毛让整个中国大陆进入黑暗时期,杨树人老师是1960年代整个中华民族最值得尊敬社会科学家之一。
2010年金秋十月,台大商学系1966级在杭州开了五十周年校友会,自然的就谈到今生如何也忘不了的老师。其中当然有杨树人老师。陈石进说他已经有一篇草稿,我就追着他给我稿子。现在挂上网,也为历史留下一些素材。
李志文, 2011.11.18.
懷念經師人師的楊樹人教授 陳石進撰
一、 巨著「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奠定學術界的永恆地位
我受教於楊樹人教授,是在民國五十二年,台大商學系工商管理組二年級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課程。他以五十年出版的那本巨著「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作為教本。因為本書內容艱深,非有良好的中文程度及經濟學的素養,一時不易瞭解其中的精義,一旦瞭解即有豁然開朗的贊歎,真有心領神會的成就。
楊教授在民國三十九年秋天開始,即在台大商學系講授國際貿易學,初時以編發講義為主,後來於四十八年春天開始,才抽暇動筆,完成此一巨著。全書理論與歷史並重,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兼顧,個人主義與全體立場平衡。本書書前及各章之末,均附有主要參考書目,他說他引用較多的是宋巴特(Sombart)的「現在資本主義」、哈伯勒(Haberler)的「國際貿易論」、愛茲渥茲(Ellsworth)的「國際經濟學」、金德被爾格(Kindleberger)的「國際經濟學」、康德立費(Condliffee)的「列國貿易」等五本書。他在書序上說「他引述尤多,不敢掠美,特以表彰,以示推崇」。
他的這本「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出版後,領袖國內學界,約二十年間國內學界沒看到有人,再寫有關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書本,反而有他的著作導讀,就好像凱恩斯的「就業、貨幣與利息的一般理論」,出現許多導讀的書本一樣。後來,出現一些年輕的學者,以翻譯的手法,編譯了一些國際貿易有關的書籍,那些書實在沒有甚麼中心思想,也沒有國學基礎,而與經師人師的楊教授之著作不可同日而語。
二、 楊教授是經師人師
楊教授上課時,他的表情非常豐富。他有時仰天細說,將複雜學理及深奧的思想,鋪成得很有條理,有時將數學的圖形畫在黑板上,以生動的解說,闡釋國際貿易的理論。他不但是一個經濟學家,還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哲學家。
下課後,他不到教授休息室休息,他經常一個人在法學院前的小圓環散步,一圈又一圈的走,整理他下一節課的教材內容與心思。真有仰之彌高,鑽之彌深之感。這時,也有同學向他請益,他都樂意回答。下一節課上課鈴聲一響,他已分秒不差走進教室。楊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執著專業的人。
他原先在外交界做事,當過我國駐蘇聯及德國等地的外交官。他也目睹蘇聯共產主義的貧窮。他上課時說「他看到蘇聯人在寒冬啃著又黑又扁的麵包,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他說「我也目睹德國的納粹主義,即將把德國及世界帶入無止境的災禍,我還被大使館的德國人,說我是反納粹的人,而排擠我。我也不為所動,在情勢危急時,請調回國都南京」。他有知識份子的風骨,典型在宿昔。
楊教授勤儉處事,分文不取。他除在台大擔任教授外,還在中央研究院擔任總幹事,輔佐朱家譁、胡適之、王士杰等院長,還幫忙辦理胡院長之喪事,及成立胡適紀念館。
有一年我至南港參觀胡適紀念館時,當時的館長對楊教授的為人異常稱讚。他引述胡適之的話說「楊教授學貫古今,是一代的聖人」。這是胡適之從未給人的稱讚語。
他說「楊教授自奉儉約,給他三輪車坐,他也拒絕」。又說「胡院長下班時,在路上看到楊教授騎著腳踏車,往返台北市溫州街與南港間,想邀他一起乘公務車,他都一概拒絕」。
再說「他擔任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主任祕書期間,幫忙審查論文及研究計劃,他都不領審查費。主委胡適勸他說,你可不領,但要叫大家都不領,你是主祕不好意思吧。他才勉強接受。以後他都將有額外收入的工作交給他人,他自己默默做志工,不領酬勞的工作」。
楊教授是當時國內經濟學界的宗師。據說有一次國內的經濟學名教授及政界人物,如孫震、梁國樹、郭婉容、許遠東等人聚餐,大家都禮讓楊教授講話。他們說「楊教授不只是經濟學家,還是哲學家。我們在他面前,都只能受教,不敢講話」。由此可見,他受學界尊敬的程度。
萬又煊教授債一篇對楊教授的處世風範的回憶文章,更是引人無限的景仰。他在台北中外雜誌第七十九卷第二期說「楊教授不慕名利、認同宋巴特經濟學原理、人格節操後輩楷模」。這些文字出自他傑出的學生萬又煊教授,更給我們無限的引領與啟發。
他過去住在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十八巷,鄰居都是當時的哲人,例如歷史學家吳相湘教授、農藝學家畢中本教授、數學家周廣周教授、植物學家于景讓教授、化工學家魏癌壽教授、史學家董作賓教授、姚從吾教授、哲學家陳康教授,十六巷有林葭蕃教授、李超英教授,新生南路巷口有周德偉教授等人,楊教授都與他們有深入的交往。
楊教授在民國六十五年後,即斷斷續續的至美國洛杉磯,與他的兒女居住。民國八十二年,他還專程回台灣,退回台大溫州街的宿舍,並不要求任何補償。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收拾書籍物件後,回到美國長住,直至民國九十三年秋天過世為止。
三、楊教授夫妻感情彌篤,鶼鰈情深,子女頭角崢嶸
民國二十六年,楊教授七七事變發生,楊教授隨著外交部撤退至重慶,經友人介紹,認識了他的夫人彭樹×女士。她系出名門,是南京金陵大學中文系畢業,為同齡女性所少見。他倆於民國二十八年四月在重慶結婚。
婚後不久楊教授奉派古巴,他偕同夫人輾轉經過中國內陸、中東、歐洲、美國,再換船至古巴就職。
民國三十年夏,在古巴喜獲長子,他任滿偕同夫人及長子,經洛杉磯、菲律賓、香港,回到重慶。
民國三十五年,他離開哈爾濱、瀋陽、北京再回到南京,生了長女,並於三十六年五月,一家四人回家鄉探望父親。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撤遷來台,夫人與長子、長女及新生的二女等一家四人,先行來台。三十九年五月楊教授才搭貨輪由廣州、香港再到達基隆,一家五人在台灣團聚。
民國五十六年,楊教授在新加坡擔任南洋大學客座教授期間,夫人的手足有局部痲痺現象。台北的群醫診治無效,為帶她至日本開刀治療,他還親自學習日語,以方便照料,情殊可感。回國後,夫人的病情雖略有起色,但是仍於五十七年夏末病逝。
夫人逝世後,他一人獨居期間甚長,有三十多年,生活至為孤單。很多人都勸他續弦,他就是不為動。他有一個彭夫人,鶼鰈情深,又有幾個知心知性,且很孝順的子女,他已很滿足。
為打發時間,他還有一段時間至中壢的中原大學兼課,且利用去中壢的方便,還從台北帶好吃的東西,給他也在中壢讀書住宿的二女享用。父愛真是老而彌堅,兒女永遠都是他的至愛。
楊教授的長女楊聯×,是全國大學聯考五十二年那一屆丁組的壯元,她也進商學系國際貿易組,她比我們低一班。台大畢業後,她追隨她大哥的腳步,也至美國深造,在學術上想有很高的地位。九十四年八月八日,台北的中外文學,在一期專載,懷念楊樹人教授的專輯上,她寫了一篇「我的父親楊樹人教授」的文章,對她父親的一生事跡,諸多感念,讓我們更瞭解楊教授不但是偉大的經濟學家、哲學家,還是的一位愛護妻子與一位慈祥的父親。
四、楊教授身體一向不好,但善調養享壽九十六歲
楊教授的身體常感冒生病,真是小病不停,又在五十二年夏天在溫州街往台大法學院,騎腳踏車的途中,跌進水溝,也跌斷了腳,可是他吉人天相,享壽九十六歲,於九十三年秋天,於洛杉磯他的長子家壽終正寢。
他一有感冒或水土不服,他就選擇去清靜的郊外休養,終於恢復健康。例如,二十一年春天,柏林流行性感冒,他被感染,轉為肋膜炎,前往德國南部的森林山中療養院休養,並以肺充氣治療法治療,經過一個夏天治癒。因牽掛大學上課,沒聽醫囑多住一個月,回柏林後又被感染,經人介紹前往瑞士休養。
又如二十三年七月,他因生病向大使管請求辭職,參事梁龍愛護,代為請假,他收到路費後,由瑞士經義大利,搭船會上海。時在盛暑,不能適應濕熱氣候,醫師介紹去杭州莫干山小住。其父不放心,以70歲高陵,拔涉上山,接他回家鄉揚州休養,逐漸復元。
五十三年春,他騎腳踏車摔傷上腿受了嚴重的複骨折,送台大治療,裝上鋼片完成接骨,須持拐杖才能行走。同年秋天,因行走不便,自台大退休,時年五十五歲。
民國六十五年後,他偶而至美國小住,及八十二年退回台大溫州街宿舍,至美國與大兒子長住後,他都很樂天,看看書報,寫些文章,怡然自得,故能享受生活,安享天年,真是令人稱羨。一代經師人師楊樹人教授,他的事跡與為人更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楊樹人先生年譜
民國前三年(宣統元年、西元1907年)七月三日
出生於浙江省江都縣楊灣鄉 兄弟排行第六
民國十年:在揚州羊巷的美漢中學就讀
民國十六年:19歲上海復旦大學畢業
民國十七年:考取國民政府外交部的外交考試:擔任主事
民國十七年五月:莫斯科我駐蘇聯大使館服務
當年調往芬蘭待命(因中東路案件 ,中蘇斷交)
民國十八年四月:調赴柏林公使館任職,在德語補習班學德文(下班後,五時至十時)。進柏林大學哲學院政治經濟系就讀。禮拜六下午及禮拜日在圖書館讀書。
認識同是揚州人的陳康,還接濟過他等他家收到佃租匯款來時再償還
民國二十一年年春:柏林流行性感冒,他被感染,轉為肋膜炎,前往德國南部的森林山中療養院休養,並以肺充氣治療法治療,經過一個夏天治癒。因牽掛大學上課,沒聽醫囑多住一個月,回柏林後又被感染,經人介紹前往瑞士休養。
民國二十三年七月:他因生病向大使管請求辭職,參事梁龍愛護,代為請假,他收到路費後,由瑞士經義大利,搭船會上海。時在盛暑,不能適應濕熱氣候,醫師介紹去杭州莫干山小住。
其父不放心,以70歲高陵,拔涉上山,接他回家鄉揚州休養,逐漸復元。
當時駐德公使換為劉崇傑,乃探詢前公使蔣作賓使館情形,蔣公始勸他回德國任職。他乃於年底在回德國。
在德國任職期間,納粹氣炎高漲,他亦受期害,有使館納粹人在館內與大學聲稱他是反納粹的,他就以水土不服請辭回國等,等接報部令及旅費後他就回到南京。
回南京後,閉戶三個月,翻譯宋巴特教授的「德意志社會主義」,交商務出版社出版。次年,又翻譯了艾立舒(Eugen Ehrlich)名著「法律社會學之基礎」。其餘時間曾有旅行,以調養身心。
民國二十五年五月:回外交部任職。
二十五年十二月:西安事變。
二十六年七月:中日戰爭爆發,政府及軍隊節節敗退,他乃隨政府搬至重慶。
二十八年四月:在重慶與彭氏結婚
二十八年五月:奉派古巴,內路經貴州、雲南、越南、搭船經香港、法國馬賽、英國倫敦,最後至古巴赴任。
三十四年一月:國立中央圖書館任職
三十五年:接收瀋陽協助市長、局長處理與俄人有關的法律事件
三十五年七月,擔任國民政府經濟部商業司(37歲)與國際貿易司司長
三十六年五月:帶妻、長子(七歲)、長女(一歲半)回家鄉探望父親
三十七年:妻、長子、二女與岳父母等人先來來台灣。
三十八年五月底:自廣州經香港搭貨船至基隆
三十八年:台北帝國大學改為國立台灣大學,被聘為法學院教授,並在法學院圖書館自習,準備教材。
翻譯「史達林與其同僚」,撰寫「經濟常識」,普華出版社出版
三十九年秋:在台灣大學商學系講國際貿易學、貨幣銀行學,後並短期擔任商學系系主任
四十一年:三女出生
四十四年(七年休假一年):赴美至柏克萊等學校講學,回程並至德國考察德國的戰後之經濟復甦,並在柏林電台為台灣宣傳。
四十五年:中央研究院在台復院應朱家驊院長之邀擔任總幹事,並被選為評議委員會祕書。
四十七年四月:胡適之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他辭去總幹事職務,仍擔任評議會祕書,其後被選為評議會委員。同年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成立:應胡適之與朱家驊之邀,擔任第一任執行祕書,為國科會奠立基礎。
四十六年六月:卸任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執行祕書。
四十六年九月:應胡適之約,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總幹事。參與籌劃經濟研究所
五十年: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付梓,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印行
撰寫:真讀書人-古希臘哲學家陳康。
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編輯
五十一年二月:胡適突然逝世,他主辦喪禮、籌設胡適紀念館,及安排胡夫人的生活。
五十三年春:騎腳踏車摔傷上腿受了嚴重的複骨折,送台大治療,裝上鋼片完成接骨,須持拐杖才能行走。
五十三年秋:因行走不便,自台大退休,時年五十五歲。
五十四年:受聘南洋大學客座教授,約二年。
五十六年:妻子手足有局部麻痺現象,去日本就醫。他開始學日語。
五十七年夏末:妻子側索神經硬化症病逝。
民國六十五年:偶而至美國子女處居住。
七十六年八月:撰「胡適書信一束」登中外雜誌八月號、「回憶胡適」登九月號。
九十三年:病逝美國洛杉磯,享年九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