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高山大漠的隔離,中國有悠久及與世界迥然不同的文化。這個文化的特徵在教育上表現尤為突出。
歐美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主要目的,一個是尋找精神依託:讀聖經;一個是改善物質生活:一技之長。而中國這個超級未定又與世隔絕的農業大帝國,教育有了特殊意義,它成為平民進入統治階級的一個途徑。
在歐洲與西亞地區,自農業社會在3000年前萌芽,
【台湾同胞看虎妈】
虎妈理论能在美国造成轰动,当然会在四分之一家庭有美国亲戚的台湾造成一颗小炸弹。 美国人认为虎妈的神经有问题
(是个 weirdo),觉得中华文化难以理解 (inscrutable
Chinese)。而台湾人是能完全理解同文同种同心的大陆表哥。反应是忧虑多于讪笑。 由于有了日本人打下工业社会的一些根基,又少了大跃进与文革的耽误,台湾的社会发展是比大陆早了50年,大陆这几年算是进入了工业社会(美国的1920,台湾的1960),台湾已经踏踏实实的进入了商业社会(美国的1980)。 美国没有什么农业社会的传统,五月花的移民基本上是小资小知(小资本主兼自己能读圣经的小知识分子),一开始就是平等开放的社会,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内疚,是我们千年帝制下的识字奴才难以了解的。我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几年,还经常露出"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
的大中华农民狐狸尾巴。 台湾已经脱离了农业社会,三更灯火五更鸡、悬梁刺股的教育已经不忍,也不可能压在孩子身上。而在大陆为祖国做建设贡献的台商,知道大陆孩子的一不怕死二不怕难的竞争力。下面的报道,鲜活的描述台湾“富不过三代”的惶恐。而且这个“三代”已经走完了一代半,再过三十年,不只是统一逃不掉,这些如狼似虎的大陆表哥,怎么对付?我在1995年为杜兰大学的海峡两岸校友办了个“两岸金融研讨会”,大家心知肚明而没人开口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那时候就强调,这是经济社会演进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只有在帝王专制的农业社会,才会一家笑、万家哭。中国会进入商业社会,会有更高的科技、教育水平。一旦进入商业社会,那带有血腥的竞争就会被带有玫瑰的合作所取代。 台湾同胞不要怕,当大陆同胞的所得跟台湾一样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会一样的不愿意把一个无聊习题做个五十遍。他们的父母一样的不会天天用默默的眼神问:我们的楼房在哪里?他们的娃娃一样的拒绝上“早教班”。 至于这个虎妈?天下之大,什么人没有?就让她孤零零的自鸣得意吧! 至于大陆的新富,请想想,你赚钱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折磨孩子吗?在美国,虎妈这种人被称为
nerd (书呆子)。美国没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愿意被称为
nerd。这个蔡美儿写这本书是为了“出口转内销”用她耶鲁的头衔,美国畅销书的身价,回到自己的祖国光宗耀祖。受了这么现代的教育,居然有这么传统的思想,她父母的家教是“相当成功”的。没想到在美国单单在华尔街日报的网上就被7000网友狠批。 这些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不同意虎妈的看法,但是我绝对尊重她发表看法的权力。
中式教育震撼 虎媽躍時代封面
-
2011-01-26
-
-
中國時報
-
-
【湯斌/綜合報導】
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新作《虎媽戰歌》在美造成轟動,登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顯示「中式教育」威力震撼國際。但蔡美兒的育兒經不算什麼,現在大陸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一歲學跳舞、三歲念經濟學不稀奇,三個月大嬰兒就得一邊喝奶一邊「開發潛能」,這才叫可怕。
去年底大陸學生參加OECD(經合組織)評比,在卅四個參賽國中取得最佳成績,當時讓美國媒體擔憂不已。《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教育官員費恩說,「又有了當年蘇聯搶先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時美國人的震撼感」,《金融時報》更一語雙關,中國教育「強度」震驚世界。
《虎媽戰歌》再刺痛美國人神經,《洛杉磯時報》就把這本書形容為「像病毒一樣蔓延」,據聞蔡美兒更接獲死亡威脅。《虎媽戰歌》中文版日前已在大陸問世,但出版商改了書名又只在北京書店上架,低調態度似想避免引發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爭議。
北大文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指出,中美民眾觀察雙方教育模式存在「圍城」現象,一方面中國的老師家長希望借鑑美國教育優點,另方面,美國教育界近年也在反省自身教育問題。
他說,《虎媽戰歌》提醒兩國家長和教育界人士,應「摒棄對自身模式的幻想和傲慢,進一步加強相互了解。
不過,美國家長若看到大陸目前「早期教育」現象,可能連覺都睡不著。隨著「早教班」雨後春筍,三歲孩子讀經濟學、兩歲幼兒學英語、一歲寶寶學跳舞,已在大陸成為「時尚」。
原先,「早教班」只招兩歲半到六歲幼童,但目前已發展到「初生兒化」,連兩三個月大的小嬰兒也能教,家長一邊餵奶一邊上課的情景並不足為奇。
基於「望子成龍」或「我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差」心理,許多家長只得忍痛將小孩送到「早教班」上課。在外商企業工作的孫小姐坦承,兩歲女兒並不接受這番「好意」,每次上課前總要大哭大鬧一番。「我也不想這樣折磨孩子,可看看別人家孩子都會背唐詩宋詞,會說流利英語,我能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孫小姐無奈地說。
【老美看虎妈】
下面是现居中国的美国人侯布雷(
Brad Hall)前段时间在街上博客(The
Street)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番耐人寻味的看法。此文由侯布雷自己找人翻译,在此对侯布雷和译者一并表示感谢:
***
Brad Hall (侯布雷)
去年,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
中国母亲之所以杰出”的文章,描写的是为什么亚裔美国孩子(例如华裔、韩裔、日裔和东南亚裔)一直以来在学业上都会胜过他们的同龄人。
作者蔡美儿系耶鲁大学教授,第一代华裔美国人。她向我们坦率地讲述了亚裔美籍父母是如何帮助孩子取得成功。这篇文章共收到了近 9000
条评论。大多数亚洲名字的读者都表示同意这种描述,但几乎没有人能接受她的观点,那就是: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出成功人士。什么才是“成功人士”呢?在商业领域中,成功总是被定义为杰出的领导才能。
蔡女士认为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亚裔美籍母亲。她的两个女儿的生活极其刻板,每天要花两个小时练习小提琴和钢琴,然后为应付学校考试而一直学习到晚上。她说:“中国父母相信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因而他们会无视孩子的个人愿望和喜好。”没有休息日,没有懒觉,不能交男朋友/女朋友,不可以参加体育活动,不可以去看歌剧。孩子们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每一科中都得
A,“但体育和艺术除外”。她写道:“...不要指望孩子会主动去学习,这就是为什么非得逼着他们。”
这有用吗?确实管用。这个模式的确实现了它的设计目的 – 取得学业上的成功。例如,UCLA 的东亚裔人学生占学生人数的
42%,但在加州总人口数中,亚裔人口仅占
12.7%。而且,要不是大学限制亚裔申请者,人数可能还会更多。但在学业之外所取得的成就呢?有些人认为这种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无法塑造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全面发展”真那么重要吗?也许是的。
美国硅谷是集中了最多的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的地方。据 2009 年美国圣荷西信使报的一篇文章指出,23%
的硅谷工程师是东亚裔人。然而,其中只有 4% 的人能够跻身硅谷百大高薪主管之列,即“2010 年在硅谷干着最酷工作的 100
个人”。这是另外一种对成功人士的衡量标准。
我们再来看看领导者群体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硅谷排名前 25
的公司均公布了其五位薪酬最高的行政人员的薪酬。然而目前,在这个团队中亚裔高管仅占 3%,并且只有 4% 的亚裔高管担任了 CEO
一职。尽管亚裔学生在各大院校表现突出,但现实却是财富 500 强的 CEO 中没有一位是东亚裔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领导能力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早年作为领导的经验,这是最终能否成为成功领导者的最重要前提。每位打高尔夫球的人都明白:必须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训练,才能培养出最好的高尔夫球球手。当然,你可以教一个
30 岁的人打高尔夫球,但他永远无法成为专业球手。
在蔡女士的这种教育模式中,亚裔美籍孩子独自练习乐器,独自完成家庭作业。这些孩子也成为杰出的小提琴家和学业优秀的学生。与此相反,一般的美国孩子下午
3
点便放学,然后去参加体育比赛、辩论或者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这些孩子在理论上、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方面均接受了提前且深入的训练。每个美国男孩小时候都曾经领教过教练的吹风机式训话:“光想着自己是自私的表现,你要学会站在团队的角度上思考!作为一队之长,我希望你能表现出更优秀的领导才能!”
如果一个孩子每周进行 15 个小时的体育运动,15 年之后,他在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上累积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将超过 10,000
小时。而中国恰恰相反。目前中国最流行的休闲运动是羽毛球和兵乓球,这两种都是个人运动。事实上,中国在许多个人运动上都可算得上是世界顶尖。但是,他们有世界级的体育队伍吗?
公司赞助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训练课程能够弥补那错过的 10,000 小时吗?
最近,我和一位职场失意的 27
岁中国女士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她的学业成绩也是一流的。她告诉我,她之所以加入这家公司是因为她父亲让她这么做(因为“父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然后她就这么做了。同样,她的公司也没有问过她想做什么,就给她分派给了一个岗位(这和强迫有何区别?)–
这是亚洲公司中很常见的例子。
然而没过多久,她的超群智力、才能和性格就开始显现,且与她的岗位毫不相称。她开始讨厌她的工作,这是她人生里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她的情绪完全崩溃了。令人吃惊的是,她的父母亲竟然要求她留在这家公司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她的朋友们也告诉她要怎么做,但从来就没人问过她究竟想要什么
– 甚至包括她自己。
她说:“我父母把我当做一只风筝。当我飞得很高,每个人都能看见我的时候,父母就会感到很骄傲,但他们总是控制我,会在我飞得过高时把我拉下来。我不想再做一只风筝了,我想变成一只小鸟,能够自由地作出我自己的决定。”遗憾的是,她从未练习过做决定的能力。就好像一个打高尔夫球的人,她可以从
30 岁开始学习,但基本上绝不可能成为专业球手了。
哪种教育模式更好呢,是亚洲的,还是美国的?这就要看您如何定义成功了。能够肯定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原文参见:
NEW
YORK (TheStreet)
-- Last week,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ublished
an insightful article called,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It
describes why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so consistently outperform
their peers.
.Author
Amy Chua, a Yale professor and first generation Chinese American
provides an honest description of Asian American parenting methods
to explain the achievement gap. The article received more than
4,000 comments of which I read 20%. The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with Asian surnames agreed with the description, but few accepted
the premise that the model creates successful adults. What is a
successful adult? In business, success is almost always defined by
leadership excellence.
Ms. Chua views herself as a typical Asian American parent. Her two
daughters live a highly regimented life where they practice violin
or piano for two to three hours a day and then drill for school
tests through the night. She states that, "Chin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y know what is best for their children and therefore
override all of their children's own desires and preferences." No
playdates, sleepovers, boyfriends/girlfriends, sports teams or
theater. The mission is very clear - earn an A in every subject
"except gym and drama." She wrote that "...children on their own
never want to work, which is why it is crucial to force them."
Does it work? Absolutely. The model delivers precisely what it is
designed to deliver - academic success. Asians make up 42% of UCLA
students despite making up only 12.7% of the California population.
And it would be worse if not for university limits of Asian
applicants. But what about success outside of academics? How many
Asian American are there in professional sports. And how many Asian
Americans do you know in U.S. rock bands? Some argue that such
methods do not produce "well-rounded" adults? But, does being
well-rounded matter? It migh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Asians and Asian Americans is in the
Silicon Valley. A 2009 article in 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 noted that 23% of Silicon Valley
engineers are Asian. However, only 4% are in the Silicon Valley 100
-- "the 100 people who did the coolest things in Silicon Valley in
2010." This is a surrogate measure for creative achievement. The 4%
does not include Indian cultures as Indian parenting method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advocated by Ms. C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