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马云案例

    马云会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划时代人物。他的故事为中国从工业社会走向商业社会树立了一个里程碑。这个历史在进行中,是学术课堂的理想案例,深入睿智的讨论不但启发了无数莘莘学子,也能为有识之士开了一扇广阔的天空。

     马云的成功无疑的由于他独特的天赋,但是也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最重要的几点是:

1。 中国农业社会已经到摧枯拉朽,农业社会的腐殖土为新科技带来的新市场提供不可思议的肥沃土壤。

2。 中国广大的国土,五千年融合的文化,天下一统的三千年政治体制,为以规模经济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创造不可思议的成长环境。

3。就如同新大陆及游牧社会的亚美利加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中华帝国可能创造了中国的商业社会。而电子商务是商业社会的核心生产力。

     马云一定能够成功吗?不见得。洛克菲勒不是第一个铺油管的石油大亨,福特不是第一个打造汽车的技师。

     在我的【商业社会与现代中国】课中,我会采用这个案例,探讨中国的未来。我也会选择一些讨论心得与发现,披露在我的博客中。

     感谢英国《金融时报》精彩详实的报道。


【案例】

 走向华尔街的马云

英国《金融时报》 吉密欧

20130930 06:17 AM

   马云(Jack Ma)是个有点像极客(geek)的零售商人。但在中国,这位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49岁的创始人却有着摇滚明星一般的地位,被视为不断进取的一代人的象征。

就像许多摇滚明星一样,马云也容易发脾气。这位前英语教师上周与香港股市监管机构“干了一架”,再次证明了他的坏脾气。阿里巴巴原本想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银行家们估计,该IPO有可能为其筹资150亿美元,阿里巴巴的市值可达1200亿美元。然而,在香港监管机构拒绝批准其上市条款之后,阿里巴巴抽身而退,转而启动了赴美上市的流程。阿里巴巴是全世界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身材矮小的马云,却是中国这个世界最大互联网市场上的“大人物”。他从英语教师成长为互联网大亨的经历,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历程;他与硅谷一些最响亮的名字之间的争斗,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分析人士表示,这些争斗可能预示着,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未来将主导世界。

中国寄送的包裹有60%源自阿里巴巴旗下各电子商务网站的订单。2012年,仅阿里巴巴旗下两个主要网站完成的销售额,就超过了eBay与亚马逊(Amazon)的总和。中国有一半的在线支付是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线支付平台支付宝(Alipay)完成的。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光华管理学院(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的保罗•吉利斯(Paul Gillis)表示:“人们常说中国没有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但是我认为中国有——那个人就是马云。马云也不想重复乔布斯犯过的错误——让其他人控制自己的企业。”这正是马云在香港当局那里遇到麻烦的原因:香港当局不喜欢阿里巴巴的高管合伙控股架构。这种架构令马云和27名其他高管组成的团队(他们一共拥有阿里巴巴10%多一点的股份)能够永远拥有提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力。香港的监管机构称,这违背了对所有股东一视同仁的原则,并违反了对“双轨制”股权结构的市场禁令。谷歌(Google)Facebook等公司在美国公开上市时就采用了“双轨制”股权结构。

对于拥有与某些美国科技企业类似的准宗教文化的阿里巴巴来说,这种质疑被视为来自官僚主义笨蛋的无礼冒犯。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合伙控股制度的尝试开始于几年前。当时,阿里巴巴的高管在探寻让他们的商业帝国千秋万代的秘方。他们从罗马帝国的崩溃和美国国会的建立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在伦敦,他们造访了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还坐在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附近的草坪上构思——当时在他们脑海中的,就是如今这个惹出麻烦的运营架构。

这个合伙控股制度的诞生背后有如此不平凡的故事,难怪它不受香港监管机构待见会令马云如此恼怒。马云有一个愿景:通过这个制度,将阿里巴巴从一家结构化商业企业转化为一家基于生态系统的社会企业。

阿里巴巴对不同意见始终不太重视。2009年,马云曾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如果公司的一名总裁有一个决策跟马云的想法相悖,“我会看我能不能容忍这个决策。如果这个决策是错误的,那么,我会认为这决策很愚蠢,并改变这个决策”。

对外界而言,马云是一个可怕的对手。eBay等竞争对手、甚至雅虎(Yahoo)等合作伙伴试图在华立足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马云在2004年发表演说时,曾谈到来自西方竞争对手的挑战。当时,他直言不讳地说:“eBay可能是条海里的鲨鱼,可我是扬子江里的鳄鱼,如果我们在海里交战,我便输了,可如果我们在江里交战,我稳赢。”

一年后,雅虎将其中国业务并入阿里巴巴,并以10亿美元获得了合并后公司40%的股权。2006年,eBay退出了中国,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不如阿里巴巴那么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客户不愿为在线服务付费。eBay原先是马云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淘宝(Taobao)的范本。

马云很早就体会到了人生如戏的感觉。如今,他与妻子张瑛(Cathy Zhang)现在过着低调的生活。张瑛一度也曾在阿里巴巴工作。1964年,文化大革命前夕,马云在华东城市杭州出生。他的父母是评弹(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演员。马云曾两次高考失利,最终于1984年考上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College)

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5年的英语老师,而后创办了一家翻译社。1995年他因翻译社工作需要去美国出差,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回到杭州后,马云创建了一个在线企业名录——中国黄页(China Yellow Pages)。当时,国有媒体甚至还不可以报道互联网。

马云将中国黄页出售给了一家国有电信供应商,而后他在外经贸部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一经历让马云接触到了中国互联网的监管者和控制者。

1999年,他与17位朋友筹资6万美元,在他位于杭州的公寓里创建了阿里巴巴,并迅速从高盛(Goldman Sachs)和日本的软银(SoftBank)那里获得投资。如今,阿里巴巴的价值已今非昔比,但它与当初的合作伙伴也已势同水火,这段故事可能会让国际投资者反思。最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的一次重组,当时马云将其在线支付服务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剥离。马云坚持表示,此举是为满足中国监管要求所必须采取的,但雅虎却批评他剥夺优质资产。

去年,雅虎最终同意在阿里巴巴上市后出售其股权并退出,马云再次成为胜利者。分析师预计,雅虎最终将最多获利200亿美元,而2005年雅虎入股时仅投资了10亿美元。

这么高的回报率或许会令多数投资者相信:即便这条长江里的鳄鱼必须跨过太平洋、在华尔街的鲨鱼池里启动IPO,它也会安然无恙。

 

 【背景故事】

 阿里巴巴放弃在港上市

20130925 17:24 PM

英国《金融时报》 保罗•J•戴维斯 香港报道

    阿里巴巴(Alibaba)放弃了在香港上市并融资600亿美元的计划,已开始筹划赴美上市,原因是阿里巴巴没能说服香港股票交易所允许它在上市后采用一个非常规的董事会结构。

据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称,这家中国最大电子商务企业本周结束了与港交所的商谈,现已开始为2014年在纽约上市寻找承销银行。

阿里巴巴的决定对于香港股市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它原本有望赢得继Facebook之后最令人瞩目的上市案,而阿里巴巴原本有望成为继友邦保险(AIA)之后最有利可图的新客户。

创始人马云和最高管理层持有阿里巴巴略超10%的股份。他们此前一直在试图说服港交所允许阿里巴巴最高管理层任命上市后公司的大部分董事会成员。

在美国,包括谷歌(Google)在内的一些科技公司在上市之后,创始人通过所谓“双层股票机制(dual-class structure)”,保持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双层股票机制”能让少数股东拥有更多投票权。

 

阿里巴巴赴美不会一帆风顺

20130926 12:54 PM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中国最大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赴港上市计划搁浅,原因是港交所不能满足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要求,即“合伙人”——创始人和高级雇员组成的团体——保留对董事会组成的控制权。阿里巴巴已开始寻求赴美上市。

美国对赋予管理层更高的投票权是有先例的。选择在美国上市或可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其管理团队更容易通过所谓“双层股权结构”掌控公司。双层股权结构在美国很普遍,谷歌、Facebook等科技互联网公司都采取这样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公司创始人及其他大股东在公司上市后仍能保留足够的表决权来控制公司,简单讲,就是拥有较少股权却有较大话语权。

尽管马云的要求或许能在美国得到满足,但由于最近两年纽约上市环境变冷,投资者对中资企业的认可度低,且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在中资企业曝出会计丑闻后加强了监管力度,此次阿里巴巴弃港赴美之旅,并不会一帆风顺。原因有三:

首先,阿里巴巴“舍近求远”转道纽约上市,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马云不愿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阿里巴巴内部的运营控制一直存在争议,光让人投资而不给人话语权,早有先例。比如,当时马云不顾大股东雅虎的反对,硬生生把支付宝剥离出去,成为管理层自有资产,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直至解除“联姻”关系。此类事件可能对阿里巴巴潜在投资者形成负面影响。

在经营伦理上,大多数企业信奉“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也是商学院教学的经典理念。这种理念被前通用电气传奇CEO杰克·韦尔奇称为“世界上最愚蠢的观念”,相信马云对此十分赞赏,也愿意付诸于行动。虽然我也认同,企业应该对stakeholder(利益相关方),而不仅仅是stockholder(股东)负责,但马云的说辞,完全撇开了股东,难免有些极端。长期来看,这类行为将会不利于外资风投对国内企业的投资。

其次,持有阿里巴巴24%股份的雅虎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第一季营收激增71%14亿美元,获利增长近两倍至6.69亿美元。由于获利增长强劲,数家投行上调了对阿里巴巴的估值,对其最高估值达到1200亿美元,比Facebook去年上市前的1000亿美元还要高,而在去年9月时,阿里巴巴的估值还只有350亿美元左右。但是反观Facebook,其IPO被过度炒作,上市即跌破发行价。阿里巴巴会重蹈Facebook的覆辙吗?

一个尚未上市的公司估值就达如此之高,仅仅是投行为了赢得承销商资格而讨好阿里巴巴吗?阿里巴巴的两个主要股东——雅虎和日本软银也至关重要,因为以目前的估值,阿里巴巴将给它们带来数十亿美元计的资产。考虑到雅虎和阿里巴巴的紧张关系,雅虎当然希望以更高的估值卖出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

最后,鉴于此前一系列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指涉嫌欺诈、会计造假或其它方面的企业治理不当,造成纽约证券市场对中资企业人气冷淡,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有可能面临更多投资者投出不信誉票的窘境,同时也会面临更为苛刻的美国监管。阿里巴巴已于去年重金聘用美国前政府官员门德霍尔(James Mendenhall),意图改善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形象,如果要想成功登陆纽约,确保自己从“恶名市场”的黑名单被抹去,也是非常必要的。

 

讨论

港失阿里,焉知非福?

英国《金融时报》 保罗•J•戴维斯 香港阿尔什•马苏迪 纽约报道

20130926 06:34 AM

 中国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Alibaba)决定到纽约上市。对香港交易所来说,主持这宗各方高度期待的巨额上市交易的梦想变成了噩梦。

最终而言,阿里巴巴希望从上市规则得到的豁免待遇,超出了香港交易所能够灵活掌握的范围——无论这家交易所有什么商业本能。

公司治理维权人士和一些分析师对这一结局表示欢呼,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错失这样一家大牌公司的上市,对该交易所乃至香港都不是一件好事。熟悉阿里巴巴思路的一名人士称这个决定是一个大错误,在全球交易所争夺上市交易的角逐中让纽约赢得一场大胜。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已有30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IPO),募资总额达74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纳斯达克(Nasdaq)76IPO,募资总额达103亿美元,而纽约证交所(NYSE)69IPO,募资总额达241亿美元。

阿里巴巴希望安排一种特别的结构,使其顶尖高管团队——称为“合伙人制”——能够提名多数董事会董事。这种结构将使合伙人高度掌控阿里巴巴的事务,就像美国一些高科技公司借助双层股权结构(让创始人拥有多于其他所有人的投票权)做到的那样。

尽管失去这单交易将使香港交易所今年错失大笔营收,但瑞信(Credit Suisse)分析师阿让•冯•维恩(Arjan van Veen)表示,最终而言,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香港)展示出,它不愿意为任何人放松自己的标准,我认为就长期前景而言,这是一个利好因素,因为市场完整性是关键,”他表示。

不过,一些银行家认为,失去阿里巴巴的上市交易对香港作为未来上市地点是不利的。其中一人指出,在中国内地过去10年里上市的30余家互联网公司中,只有两家在香港上市。

银行家们表示,这不是估价或投资者群体的问题——无论阿里巴巴在香港或是纽约上市,这两点差别不大;真正的关键在于有能力捍卫富于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

“我认为美国现有的双层股权结构是一件合理的好事,而不是坏事,”一名银行家表示。“有些投资者欢迎这种结构,视其为保护企业家的一种手段,正是这些企业家的创意和干劲在驱动着这些企业。”

美富律师事务所(Morrison Foerster)合伙人安娜•皮内多(Anna Pinedo)表示,多年来,此类结构每隔一段时期受到美国发行人的青睐。她回顾说,几十年前,《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报业集团曾利用这种结构,而近年高科技企业和私人股本集团纷纷利用这种模式。

她表示,就吸引上市而言,“这是一种非常特定的决定,我不认为它是一种将给美国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的趋势”。

很多人认为,香港并没有相应的配套机制使双层股权或类似的控制结构可行。在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做出高水平的财务披露,小投资者还可利用集体诉讼机制,把行为不当的企业或其高管告上法庭。香港投资者得不到这样的保护。

知名的香港公司治理活动人士戴维•韦布(David Webb)表示,此前阿里巴巴在试图两头占便宜。“阿里巴巴不能期望挑选每一种管辖制度的最薄弱元素,然后把它们拼凑起来,形成它自己的上市制度,”他表示。

在多起涉及中国内地上市企业的丑闻爆发后,香港监管机构正在收紧监管制度。香港证监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正要出台严厉的上市规则,使上市保荐人对他们帮助上市的企业所陈述的虚假信息承担刑事责任。

译者/和风

 

阿里巴巴事件对港交所的意义

20130927 17:21 PM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阿里巴巴为了寻求实施合伙人管理制度,其创始人马云需要保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公司“无奈”弃港赴美上市。对于错失千亿大生意的港交所而言,坚守原则、以投资者利益为先固然可贵,但是如果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此次事件为港交所提了醒,时变则法移,在平衡投资者利益和金融市场长远发展上,港交所需要下番功夫。

此前阿里巴巴一直在纽约和香港二者之间选择上市地,由于离中国大陆较近,公司更倾向于香港,况且以阿里巴巴最近几年迅猛的发展势头,以及其上千亿美元的市场估值,港交所没有道理拒大生意于门外,况且双方谈判数月,已经都显诚意,但是在合伙人管理制度上,港交所和阿里巴巴都拒绝让步,前者认为没有理由为后者破例,而后者的上市地还有备选,最终二者没能如愿牵手。

从港交所角度出发,其原则是所有股东话语权平等,如果为合伙人管理制度破例,仅由少数股东完全控制董事会、公司,恐会有损中小股东权益,不愿为利益而放松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值得赞同。从阿里巴巴角度出发,阿里巴巴内部的运营控制一直存在争议,光让人投资而不给人话语权,尤其马云较为固执,对公司发展有自己的强烈想法,不愿意听命于其他人,这也是阿里巴巴拒不让步的关键原因。

在此次事件中,港交所的决定有值得赞同的地方,但是有些方面值得商榷。一方面,合伙人管理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谷歌、Facebook等科技互联网公司都采取这样的结构,港交所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旨在保护小股东利益,出发点是好,但是近些年,科技互联网公司发展迅猛,这类公司有别于传统企业,企业初期多由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发起,在志向、理念、机遇的共同作用下,公司初露峥嵘,随后风险投资基金入股壮大,带动公司进去快速成长期,虽然创始人的持股比例会降低,但是只要创始人继续掌舵,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就会被看好,因此,风投基金也乐于将公司控制权适当集中在创始人手中,同时随着公司发展,未来上市成为首选。类似这样的公司上市申请,相信未来也不会是少数。

而港交所此次拒绝让步,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与合伙人管理制度配套的管理措施并不完善。美国之所以允许合伙人管理制度企业上市,在于其能够利用小股东集体诉讼机制,制衡企业管理层。因此未来如何处理类似的上市诉求,港交所需尽快拿出解决办法。

在中国内地过去10年里上市的30余家互联网公司中,只有两家在香港上市,其中有各种原因。但阿里巴巴事件无疑对港交所是个“向前看”的提醒和契机,如能参照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如设立科技板、创业板,将会吸纳更多的类似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创新企业赴港上市。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市场规则,才能令港交所在同业竞争保持优势。

 

 李志文 2013。10。1。 台北 


话题:



0

推荐

李志文

李志文

47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世界知名管理学者。美国杜兰大学寇翰讲座教授,担任商学院副院长长达十五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一批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第一位光彪讲座教授,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参与沃顿商学院的学术改革,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教授及创始校董。同时也是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第一位特聘讲座教授,东海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的高级顾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