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浙大李志文商学班第一届学生(07级)在美国杜兰大学念书的时候就在华尔街案例大赛拿到冠军。在美国及在中国都有些报道。关于有些报道,好像当事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

最近我才接到一份电邮,转来这份报道。

李班开创不易,而在2014年结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试验,让历史评价它的价值吧。



李班07级在华尔街拿冠军



李班07级在华尔街拿冠军


  ■浙江学子在海外 本栏目由施强留学特约刊登 电话:400-018-0008

  华尔街商业案例竞赛

  中国留学生拿冠军 可能是第一次

  第一轮

  女生袁博,毕业于青岛九中,保送进浙大,后经选拔进入竺可桢学院李志文班。前天晚上,记者和她在杭州一家麦当劳餐厅见面。袁博介绍了这场比赛。

  “得奖过程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这次大赛是由美国的华尔街培训公司面向学员组织的,这家培训机构专为美国的高校(主要是商学院)和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技能培训,2011年在杜兰大学举办过两场培训,我参加了其中一次,受益匪浅。”

  华尔街案例竞赛要求4人组队,每队在比赛前,先选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有能源开发、房地产、医疗行业公司等。比赛分三轮,袁博拉上了一起在杜兰大学当交换生的浙大同班好友柳柏桦、雪洛,再加上杜兰大学的强非凡同学,组队参赛。

  “杜兰大学在能源行业方面很有教育经验,我们团队选择了美国能源开发行业里的天然气巨头——切萨匹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做研究对象。

  “为完成定性分析,如公司与行业描述、公司成长因素和竞争者分析,我们参考了许多统计资料、新闻报道和分析报告。定量分析比较复杂,它要有综合定性分析的结论,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建立模型,计算公司每股的价值,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只要有一个地方的数字或者公式有误,那么整个结论就会颠覆,有时什么结论都得不出来。靠着细心的柳柏桦,我们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被纠正了。7天后,20页的报告完成。17天后,我们收到了入围第二轮的通知。”

  记者 胡信昌

  

  2月2日,浙大三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美国参加华尔街商业案例竞赛,战胜普林斯顿等24支美国高校代表队,夺得冠军,《纽约时报》商业版在2月9日报道了这个新闻。

  三位浙大学生,袁博(女生)、柳柏桦(男生)、雪洛(女生),是浙大竺可桢学院李志文班派去美国杜兰大学的交换生,这几天已回到浙大,忙着找工作。

  昨天,袁博到了上海,准备几家金融公司的面试;柳柏桦在学校做开学准备,接下来准备在银行证券行业找工作;雪洛这几天都泡在图书馆,忙着准备论文,准备面试。

  这三位浙大学生,为什么表现如此出色?他们作为交换生在美国学习一年,感受如何?快报专访了他们。

  袁博:

  学习上还是要自己管住自己

  雪洛:美国人关注结果、看重价值

  雪洛是1989年出生的,合肥人,合肥一中毕业,小提琴10级。爸爸在银行工作,妈妈原是报社编辑,现在也在文化系统工作。她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她说,家庭对她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雪洛喜欢小提琴,为了学音乐,专门去过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读书学琴。因为觉得学音乐路太窄,雪洛快上初中时,放弃了学音乐,回到合肥上普通中学。她在学校里成绩一直都是班级前几名,考上浙大后还辅修过设计专业。

  雪洛说,杜兰大学不是美国顶尖的,学习了一年,她感触最深的是美国的商业文化。

  “美国人处事方式比较直接,他们关注结果、看重价值。杜兰大学商科有一门课程叫《公司估值》,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在教授指导下研究各种商业案例,提出想法、建议。每次在我们做决定前,老师都会强调,每个决定都要仔细考虑会创造什么价值。

  “杜兰大学的商学院,常有金融界人士或校友来校交流。美国把这种互动称为‘Net Working’(社交网络)。我跟这些人交流,会深刻体会到美国的商业文化:心态开放,脚踏实地,注重自我表达。”

  杜兰大学在美国的新奥尔良,爵士乐和蓝调音乐非常流行,几乎每周末下午,在学校或周边的草坪都有当地乐队表演,还有海鲜、烤肉、水果等丰盛的食物。学生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享受免费的食物。

  雪洛说,“这是我在美国学习一年感觉最美妙的事。”

  

  

  柳柏桦:学习上我能分享的就是“专注”

  柳柏桦毕业于江西师大附中,这是江西最好的中学之一。高考后,他进了浙大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柳柏桦说,杜兰大学在全美排名是前50,但它的商学院很有特色。学校里有一个期货交易实验室,所有机器上的软件程序都跟华尔街投行完全一样,这在美国的商学院里是不多的。学生可以在里面模拟买卖期货,训练自己的实战能力。期货交易员是华尔街里面最赚钱的行业。

  杜兰大学设置了多学科交叉的能源中心,有商学、政策、机械、化工、电力、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等专业。新奥尔良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临近的德州都是美国的能源重镇,能源中心也是服务这个地区的。

  关于学习,柳柏桦说,他能分享的就是“专注”。

  第二轮

  第二轮竞赛,团队要对公司做更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修改第一轮的报告,做幻灯片通过网络会议室向评委展示。

  这一轮加入了新内容:供应链全局分析。袁博说,这是他们从没听说过的方法。为搞清楚供应链全局分析的过程和要点,他们通过邮件向主办方询问,课后向老师请教,明白了这种分析是通过观察目标公司的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和销售商)的状况、上下游行业的特点和趋势,来分析目标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比如,若上游行业有原材料吃紧、成本升高的趋势,那么我们分析的公司在未来就更有可能面临供应不足、采购成本增加的威胁,这是影响公司价值的负面因素。

  接下来的困难是分析数据不足。公司一般不会在年报和公开渠道发布上下游的交易这样细致的信息,怎么找到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论点?四处苦寻无果,快到绝望边缘时,杜兰大学的彭博数据库提供了团队需要的大部分数据。袁博说:“雪洛和我紧张地研究了整整一夜,终于拿出了一份像样的供应链全局分析。因为准备得比较好,我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二轮比赛。我们可以去纽约决赛了!”

  决赛

  华尔街案例竞赛决赛是在2月2日举行的。团队的任务是要为切萨匹克能源公司找一个兼并收购对象,或找一个可以收购兼并切萨匹克的公司,然后确定并购交易的性质和支付结构,说明原因,面临风险,并且分析并购之后的协同效应。

  袁博说,协同效应是并购决策的关键因素,简单讲就是参与并购的2家公司,合并之后一定要比各自经营的情况下表现更好,并购才有意义。分析协同效应就是解释为什么1+1大于2。

  兼并收购,之前袁博他们也没有接触过,主办方为此提供了临时的网络课程,指导决赛队伍做准备。袁博说,“从门外汉开始快速学习,是件充满未知和探索的过程,这也激起了我们好奇与跃跃欲试的心情。”

  第三轮准备阶段,袁博和柳柏桦、雪洛在美国的课程结束,已各自回国,强非凡还在美国上课。两地有13个小时的时差,合作难度很大。他们在网上讨论,有时是北京时间的晚上,而美国中部还是清晨。

  有些并购和行业细节问题需要向杜兰大学的教授请教,袁博说她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与教授交流。雪洛和柳柏桦一边找工作面试,一边见缝插针地查资料、整理数据、参与讨论。

  1月31日,袁博和柳柏桦、雪洛登上了飞往纽约的班机。袁博说,对于得奖,大家没有绝对的期待,决赛的3个竞争团队都是美国高校,成员是有过工作经历或在加州创业的商科学生,还有来自普林斯顿名校的精英,而我们只是4个普通的留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比赛时进展顺利。他们在15分钟内准时结束了展示。接下去的是提问环节,来自摩根士丹利、奥本海默等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和高管抛来的问题被一一化解。

  颁奖结束后,华尔街培训副总说,“前两轮我就对你们印象深刻。因为你们总能从每次与我们的通话中,获取最多的信息,问到最多的问题。其他团队没有做到这么好。”

  袁博,1988年出生,青岛人。高中从青岛九中毕业。这是青岛最好的中学之一。她的外语很好,进浙大是凭小语种保送的。袁博说,高中时她一般排在学校的二三十名,考得好会冲到前十去。她爸爸在高中当老师,妈妈在医院当医生,父母对她的学习不太管,她感觉学习上还是要自己管住自己。

  袁博昨天去了上海,准备在上海呆两天找工作,面试的都是金融行业的公司。她觉得金融行业比较适合自己。跟之前的学习,培训都相关,自己也喜欢。

  她没有打算留在美国。因为从媒体和老师同学的口中得知,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不好,找工作比较难。

  竺可桢学院李志文班

  成绩优异的同学拿奖学金赴杜兰大学学习一年

  竺可桢学院李志文班成立于2008年,面向浙大全校大二学生选拔招生,主要学习课程是以金融学为主。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拿奖学金赴杜兰大学学习一年。

  想进李志文班,竞争非常激烈。李志文说,进面试的同学主修专业课成绩必须非常好,通过面试后才能进“李班”。2008年初次招生是50位同学,中间又淘汰了一次,剩下35位学生。经过双向选择后,有25位同学去了美国杜兰大学学金融或会计。这些学生可以拿到美国杜兰大学的金融或者会计硕士文凭和浙江大学的金融本科文凭。

  李志文先生是金融业内知名教授之一,李志文班以他的名字命名,强调“全才、通才的理念。要学生成为一个人,而不是赚钱的机器”。

  李志文教授说,三位学生得到华尔街案例竞赛冠军,很不错。这一类案例比赛的冠军,据他所知,还没有中国的留学生得过。他在微博上开玩笑说,中国学生用英文与老美斗嘴,实在不容易。



话题:



0

推荐

李志文

李志文

47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世界知名管理学者。美国杜兰大学寇翰讲座教授,担任商学院副院长长达十五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一批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第一位光彪讲座教授,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参与沃顿商学院的学术改革,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教授及创始校董。同时也是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第一位特聘讲座教授,东海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的高级顾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