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小的民族之一,全球只有1500萬人,等于上海的人口。 而住在祖国的只有650 万。

卻在諾貝爾獎中獨領風騷,拿下1/5佔比的獎項。 2014年諾貝爾獎正在瑞典陸續發布中,除了得獎原因,每年得獎得主出自哪個國家或人種,也引起不少話題。根據統計,全球有1/5的諾貝爾獎都被猶太人拿走了,何以全球只有1500萬人的猶太民族能獨領風騷,成為世界最聰明腦袋的代表人種,其中的秘密是什麼?分析家認為,教育方式、遺傳基因與憂患意識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根據猶太人諾貝爾網站統計,1901年起至少有193位猶太裔(包括1/23/4血統)獲獎,約占全部23%。以個別獎項,經濟和科學更是猶太人強項。經濟獎中,猶太裔占全部近四4成(39%),其次醫學占27%、物理26%、化學22%。而文學有12%、和平獎也有9%

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生物社會科學雜誌》上柯曲蘭、哈本丁、哈代3位作者一篇引起爭議的論文認為:猶太人的聰明起源於一種導致神經疾病的遺傳基因及生存競爭。文章稱,公元1世紀時,猶太人舉行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統治,開始在全球漫長的流亡。中世紀時,歐洲猶太人受到歧視而被禁止務農,轉而從事商業及金融業,作者認為從事這些行業者用腦較多,使得猶太人的智力得到發展,上千年來基因逐漸變異,最終變得越來越聰明。這種聰明不僅體現在對事物的探究上,也表現在金融、法律等領域。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基因不能決定一切,主要還是後天因素。於是有人就認為「憂患意識」,應該是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比較多的重要原因。比如有分析人士用盧梭的「環境決定論」來解釋這個現象。歷史上猶太民族是最多災多難的民族,外部環境一直險惡,為了生存必須讓自己做得最好,否則就會被消滅的。這種生存的印記一輩一輩的流傳下來,最終成了亘古不變的民族性。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猶太人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即使是在流亡時期,也沒有放棄對教育的渴求。這是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眾多的根本原因。比如,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但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引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在數千年流亡中,許多猶太家庭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比如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等,都是在這種複合型文化生態下破土而出的科學人才。

熟悉猶太人的朋友會注意到,猶太人的性格比較剛硬,無論男女都一樣。一個專門的詞叫「chutzpah,翻譯過來就是有魄力、臉皮厚的意思。事實上也是如此。很多猶太人求知欲望非常強烈,而且經常質疑和爭論——2個猶太人就會出現3種意見的反權威主義就是這種表徵。

猶太人的學生會和老師在教室裡爭論,這在很多國家或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猶太人鼓勵這種對知識的執著。也可能正因如此,猶太人才能產生眾多思想家,比如馬克思、耶穌,都是打破慣例的人。再比如愛因斯坦和佛洛伊德,他們都是不拘泥過去的開創主義者。

197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家的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過,他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他提出疑問,從不教育他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

在三千年前,人类从游牧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的关节口上,犹太人失去了土地,而只能 靠知识为生。由于没有土地,不能聚族而居,在三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到处受到压迫欺凌。由于没有土地,四处流徙,只能积蓄可携带资产:脑中的知识,只能从事无土地的营生:商业活动。他们成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先驱。

讽刺的是,农业社会的人民,信奉的天主教、基督教,是由犹太人的信仰演进而成。基督教的上帝耶稣就是犹太后裔,农业社会人民一面信奉主耶稣,下跪膜拜,一面残害他的后代子孙。

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有了新的精神食粮: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也是犹太人。这个学说发展出来的社会结构叫做共产党。不论在欧洲或在亚洲,马克思信徒都在残害基督教信徒,也都在压迫马克思的宗亲,犹太人。只有进入商业社会的西欧与北美,为犹太人提供了公民待遇。

农业社会中的犹太人由于被剥夺了土地的恶劣生存环境,比其他族群提早了两千年进入知识性的商业社会,而成了流民。这个流民环境,让犹太人珍惜最简易携带的资产:脑中的知识。他们为人类开辟了学术知识与商业规律,他们像自己的祖先基督耶稣一样,为农业社会的文盲背了两千年的十字架。

话题:



0

推荐

李志文

李志文

47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世界知名管理学者。美国杜兰大学寇翰讲座教授,担任商学院副院长长达十五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一批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第一位光彪讲座教授,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参与沃顿商学院的学术改革,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教授及创始校董。同时也是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第一位特聘讲座教授,东海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的高级顾问。

文章